“龁”的意思是“咬、啃”,即用牙齿摩擦或咀嚼食物。例如,“公食其美而不欲食,呼市井者负而策之,食之而充饱之,龁石而眠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公田上的东西很好吃,但是不想吃,就叫来市场上的人背着而赶他,让他吃,吃饱了,就咬石头睡觉。
“龁”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字,常常用来描述动物啃食植物或人类咀嚼食物的行为。在文学作品中,也常用来形容人物性格倔强、固执,例如“龁骨抗吻”,形容刚烈不屈的脾气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龁”字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,但在一些成语和俗语中仍然有所体现,例如“龁糠自尽”、“龁糠砺齿”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