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“赋”有多个含义,可以解释为: 1. 指“封建时代臣下陈述朝政德政的文体”,如《岳阳楼记》中的“滕子京谪守巴陵郡,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废具兴。乃重修岳阳楼,增其旧制,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。” 2. 指“根据事物的内容或形式分成若干部分或方面,给以适当名称”,如《陈涉世家》中的“乃丹书帛曰‘陈胜王’,置人所罾鱼腹中。” 3. 指“散着写的”,如《师说》中的“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《师说》以贻之。” 4. 指“给予”,如《屈原列传》中的“余不忍为此态也,徒使伤曼性也,故忍死须臾以待子而见之焉。” 5. 指“强使进入(某种环境或状态)”,如《捕蛇者说》中的“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。” 6. 指“科举考试”中的“赋”,如《曹刿论战》中的“公将鼓之,刿曰:‘未可。’公曰:‘何以知之?’对曰:‘察其辙疏,望其旗靡,故可察也。’” 7. 指“征收”,如《琵琶行》中的“住近湓江地低湿,黄芦苦竹绕宅生。其间旦暮闻何物?杜鹃啼血猿哀鸣。春江花朝秋月夜,往往取酒还独倾。岂无山歌与村笛?呕哑嘲哳难为听。今夜闻君琵琶语,如听仙乐耳暂明。莫辞更坐弹一曲,为君翻作《琵琶行》。” 8. 指“赠与”,如《鸿门宴》中的“吾得兄事之,敬事而信,朋友数,得二人焉;不知其妻,咥其右臂,常以为笑乐。” 9. 指“动词”使达到或趋于,如《论积贮疏》中的“一夫不耕,或受之饥;一女不织,或受之寒。” 10. 指“文体的一种”,如《陈情表》中的“臣密言:本阶草莽之人,功微德薄,何当名爵之礼?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臣无祖母,无以至今日;祖母无臣,无以终馀年。母孙二人,更相为命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