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沈,读音为“shěn”,意思为: 1.同“沉”。 2.同“沈”。 例句:早晨,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,柔和的阳光普照着大地。 300字扩展: 沈,读音为“shěn”,意思为:浸入水中,与“浮”相对:沈没(mò)。沈醉。 《说文解字》:“沈,冃也。三釜以上曰沈。” 《玉篇》:“沈,渍也。” 《广韵》:“沈,没也。” 《集韵》:“沈,渍也。或作冃。”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晋人使荀首来求蔡侯。蔡侯曰:‘寡人不得已而事晋。今晋侯命我矣,岂其命蔡人而舍诸晋?寡人虽不敏,敢不唯命是从。’乃为书而绝晋。晋人又使蔡墨来求蔡。蔡人赂之以田及五城,曰:‘寡君不敢爱死,况敢爱民。民实司是,以司君之佩。多杀民以逞君意,非所敢知。’晋人不能答。” 《易·豫》:“先王以作乐崇德,殷荐之上帝,以配祖考,是以三降而西南得《坤》。” 《易·萃》:“初六,沈岸冥冥。” 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;卑高以陈,贵贱位矣。”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不嗜杀人者能一之;其智乃反不能及也,不若太山;是何罪之有?” 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或能为史书书而不能论其义;或好言老、佛法而上亡所短;其沉滞汨于富贵而无卿士之才者,岂可复过乎?” 《论衡·变动》:“陨石畺天,天震动之也;大人瑞应,天沈抑之也。” 《后汉书·王褒传》:“高祖之兴也,非以权智;武帝之盛也,师旅数起,兵甲不加而威怒有馀。建元以来,师旅数起,征伐未息。” 《三国志·魏志·管宁传》:“是以尧舜举仁义而不求捷功;三王行宽裕而不失人心;伊管流善教而卒流于祸;咎犯兴诈谋而终济于事者,何则?以仁义为本而祸福利在刑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