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椐”是一个汉字,它的意思是古代一种木材的名称,常用于家具、雕刻等工艺品制作。
例如,在《庄子》一书中,就有一段描述:“梓庆”请来“工匠”为他制造“鐻”,他用“椐”木制成,长达3尺,高3围,底部镂空而不交接,如果在上面放羽毛,也都没有动静。这段文字中的“鐻”就是用“椐”木制成的。
另外,在《庄子·齐物论》中也提到了“北冥有鱼,其名为曰儵。”这里的“儵”字也可以写作“椐”,指代一种鱼的名称。
总的来说,“椐”字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于描述木材的种类和特点,以及一些动物的名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