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
“旆”怎么读,旆的拼音,是什么意思

读音是: [pèi] ,笔画数为10,部首为:,以下为该字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
“旆”是汉语词汇,拼音为pèi,意思是古代旌旗末端状如燕尾的装饰物。例句:甲士皆重铠扎蟠,号“铁骑云”。《晋书·舆服志》记载:“建大麾、曲盖、天子六军,其牙前纛则安天子日月之章也。军未发,则龙旗居前,鸟旗居后;军行,则龙旗居前,鸟旗居后;军止,则龙旗居右,鸟旗居左。又其将之文武有殊勋者,亦加旌旗。”唐代诗人白居易《长恨歌》中也有提到:“翠华摇摇行复止,西出都门百余里。旌旗无光日色薄,云鬟不整香肌老。”

“旆”在古代军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。旗帜是军队的象征,是军心士气的体现,它不仅可以鼓舞士气,还可以起到识别敌我的作用。在战场上,旗帜的升降往往代表着军队的进退,旗帜的倒下就意味着军队的溃败。因此,古代将领都非常重视旗帜的设置和使用,将其视为战争胜负的关键之一。

在现代社会中,“旆”字已经很少使用,但是它所代表的旗帜和军队的形象仍然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。正如白居易在《长恨歌》中所描述的那样,“翠华摇摇行复止,西出都门百余里。旌旗无光日色薄,云鬟不整香肌老”,这种气势磅礴、威武雄壮的场景仍然让人心潮澎湃、感慨万千。

© 2012-2024 汉语字典 zidian.zw6.cn
网站事务:17368610279【同微信】
苏ICP备20240909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