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
“庠”怎么读,庠的拼音,是什么意思

读音是: [xiáng] ,笔画数为9,部首为:广,以下为该字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
“庠”是中国古代的学校,亦泛指学宫。唐以后的学校叫做“国学”,明、清时泛指地方学校为“庠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。” 赵岐注:“庠,养也,养民之善言也。” 庠序就是学校,善言就是孝悌之义。

庠作为地名,始于春秋时期,楚文王尝更改名为鄂。到了汉代,就剩下楚国和沛郡两处地方,仍称“庠”。当时沛郡有鲁、卫、毛、滂四氏国学,称为“四姓之庠”。到隋朝统一全国后,杨坚推行科举制度,各地的“庠”就逐渐被废除,或者并入郡学,或者并入州县学。

“庠”的称谓从西周开始,延续了五六百年。这当中,虽然有改称的情况,但“庠”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始终没有变。

© 2012-2024 汉语字典 zidian.zw6.cn
网站事务:17368610279【同微信】
苏ICP备2024090902号